今日热门!从流量狂欢到内容深耕 微短剧何以精微致远
时间:2025-07-20 15:08:35来源:北京青年报
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上,微短剧超过传统长剧、综艺,成为最受关注、讨论声量最大的话题。一方面,从高规格的“追光计划”微短剧国际大赛到政府专项扶持政策的发布,再到多场微短剧精品创作研讨会的密集召开,昭示着这个新兴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与市场机遇;另一方面,站在行业前沿的微短剧创作者们,已明显感知急速增长背后是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——高同质化内容让观众产生“爽疲劳”,付费意愿下降,流量增长放缓。微短剧发展已经站在了红利期消退、“情绪牵引”时代终结的十字路口。

压力和隐忧,亦是升级的契机。当行业不再沉迷于“流量速食”,转而追求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,这场“方寸之争”方能通向更广阔的天地。正如本届大会的主题——精微致远,微短剧的真正价值,终将归于以小见大的时代表达。

发展现状

从唯流量论到价值沉淀

据云合数据统计,今年上半年,微短剧的热潮持续,供给极速膨胀,红果及“爱优腾芒”等平台的微短剧库存总量目前已达4万部,但有效播放同比上月增速已从2月的44%滑降到了6月的4.7%。从流量数据上,微短剧已经进入瓶颈期,全行业正在理性寻找路径突破天花板。

最初传统长剧和微短剧之间似乎有“存亡之争”,如今行业已逐渐看清这场新旧比拼的未来:二者都具有娱乐价值,都具有情绪价值,共同趋向精品化,相互博弈、依存和借鉴。在内容产业的变局中,长和短、横和竖不是零和博弈,而是优势各显的一个新生态系统。数据显示,长剧每年在制作端的投入达300亿元以上,而短剧投入在120亿元以上,因此在长短剧共存的生态体系中是一个增量的市场,对从事内容产业的从业者来说:广阔天地,大有作为。

爱奇艺CEO龚宇认可这种行业新常态。他说:“我以前一直认为,科技创新诞生了电影、电视作品,但互联网的诞生没有催生新的作品形态,现在看来,微剧就是那个新形态。它曾冲击着传统影视行业,但也逐渐趋于平静,让网络视听的内容生态系统中又多了一个品类,且与其他品类各得其所。”

而在全新的视听内容体系下,影视市场发生了变迁:内容价值完成了从流量到人心的回归。“唯流量论被彻底抛弃,真正能留下来和产生深远影响的只会是直抵人心的内容。长远看,能让用户产生情感和思考的,便是可以对抗浮躁,长久沉淀的内容价值。”腾讯在线视频联席主席王娟总结。

创作困境

“爽疲劳”是高速发展后暴露的痛点

你还在对微短剧上头吗?很多人的答案已经变成了否定。

曾经让人欲罢不能的快节奏、强反转、高满足感,如今已逐渐褪去吸引力,成为观众口中的槽点和创作者的痛点。

在微短剧行业最初爆发的红利期,拿一部网文随便改编一下,就可以通过投流的方式找用户,拿到情绪价值的变现。然而,经过短暂的高速发展之后,“爽疲劳”危机正在行业蔓延,旧有的创作模式正被市场抛弃。“我们平台每周收到超千部剧本,签约率却低至2%-3%。”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透露。来自点众科技的访谈调查显示,即使是三四线城市年龄偏大的男性用户(被视作重度用户)也因为高度同质化内容“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”,已经不太愿意为每一部微短剧买单了。

用户觉醒与市场洗牌,迫使微短剧创作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。它不再是表面上的视听升级,而是一场创作逻辑的重构。点众科技负责人李江认为,微短剧已经从第一阶段的流量叙事,跃迁至第二阶段的影视化表达。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人设服务于剧情,以脸谱化角色推动狗血冲突,那么第二阶段的核心突破,则在于事件服务人物。他以《好一个乖乖女》的成功为例:“故事本身其实并没有多么奇幻或者吸引人,但它是用事件反过来刻画人物的。原来人物都是脸谱化的,是为剧情服务的。”正是这种对人物的刻画,让该片斩获了1.1亿小时的播放时长。

真正的精品化还不止于此,从业者们正将目光投向更具厚度与广度现实共情。以四川方言的烟火气讲述家庭羁绊的《家里家外》、用精巧构思承载民族情怀的《逃出大英博物馆》、将镜头对准乡村法官的《法官的荣耀》等作品正在出圈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将个体叙事巧妙地升华为对时代精神的观照、对社会议题的探讨、对文化根脉的守护。正如李江所说:“一旦到了这个阶段,微短剧的影视化特征和真正意义上的精品化特征就非常明显了。因为它不只是情绪情感,而已经走到了情怀阶段,是我们大多数观众和用户的基本价值观的共振和共鸣。”

平台助力

快餐式消费向经典化创作转型

在微短剧行业迅猛发展的当下,播出平台作为内容生产与分发的核心枢纽,其策略调整与生态构建能力直接影响着行业的发展走向。

以爱奇艺为例,该平台将微短剧划分为竖屏微剧(单集1-3分钟)和横屏短剧(单集5-20分钟)两大品类。杨海涛介绍,早期微剧采用短视频生产逻辑,行业年供给量超过3万部,但同质化问题极为严重,而爱奇艺用户更倾向于具有影视质感的内容,推动创作逻辑从“情绪牵引”向“故事叙事”转变成为必然选择。

在具体实践中,爱奇艺以IP改编作为破除同质化的核心手段。在全行业范围内整合了近3万部小说IP,开设IP改编专区,为创作者提供丰富的改编素材。无论是四大名著等传统经典,还是《灵魂摆渡》《唐朝诡事录》等长剧IP,其改编的微短剧都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,可谓“经典永恒”。这促使平台加大对经典IP的开发力度,推动微短剧从“快餐式消费”向“经典化创作”转型。对于横屏短剧,该平台则提出“与长剧卷品质”的竞争思路,推出“精品短剧百部计划”和“短剧大剧计划”,通过系列化开发和电影级制作,成功吸引了原IP粉丝和新观众,证明了横屏短剧在品质对标长剧的可行性。

在长期主义战略落地方面,腾讯视频以“十分短剧”品牌为核心抓手。该品牌升级后包含三重寓意:满分品质的追求、横竖屏短剧内容的融合、基于用户需求下更为精准的情绪表达。平台为进入“十分短剧”的作品提供更多曝光资源。此外,该平台以“细分多元”为关键词,向行业发布了烟火气、少年气、新鲜气共三大内容创作方向,鼓励创作者在家庭生活、青春成长、创新题材等细分赛道深耕,在细分垂直的内容赛道里用更细腻的创作投入,完成更新鲜的创作表达。

抖音“统一分发、多元变现”的打法,则代表了短视频平台向微短剧领域拓展的独特路径。在内容扶持政策上,抖音集团推出“辰星计划”和“果燃计划”双轮驱动。《夫妻的春节》《以爱之名》等作品通过“星辰计划”成功破圈,展现了短视频平台在流量运营和用户触达方面的优势。“果燃计划”则聚焦精品短剧加速孵化,《家里家外》作为首部四川方言短剧,在红果短剧免费播出三天即获得10亿播放量。另外,通过与央视频、国家图书馆、最高人民检察院等跨界融合,拓展微短剧的社会功能,不仅丰富了微短剧的题材库,还推动微短剧向主流文化形态演进,成为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的参与者。

政策护航

为微短剧升级提供“首都参考”

在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会上,北京市广电局详细阐释首都推动微短剧精品化的三大战略举措:北京市通过构建“全链全程培育体系”,已形成主题创作、资金扶持、市区联动的立体化发展模式。2024年以来,北京已有120部微短剧入选国家级推优评奖,数量质量稳居全国首位,涌现出《狮城山海》《祈安澜》等标杆作品。

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和千亿级投资优势,通州区创新推出《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》,设立网络视听产业园吸引百家企业入驻。2024年园区产值突破10亿元,文体娱乐税收同比激增100%,《我在宋庄》等本土微短剧播放量超2000万次。

为了扶持微短剧“出海”,北京市新修订了《北京市提升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业国际传播力奖励扶持专项资金政策》,对外译制传播、版权输出、平台的建设、效能提升等均可获得奖励。以2024年扶持奖励的项目为例,《不完美受害人》译制成了6个语种,最后获得了对外译制传播的78.3万元奖励;版权输出类作品《长月烬明》全球播放量过亿,并入围了首尔电视剧大赏的最佳作品;《欢迎来到麦乐村》《熊猫剧场》等效能提升类项目,都得到了5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扶持和奖励。据悉,今年的该专项资金政策正在申报,截止日期为7月22日,有意申请的“出海”微短剧企业还可积极申报。

全民创作

新技术催生新表达

当微短剧在创作上升级、在产业中形成合力,它的未来便不再局限于小屏方寸间的流量争夺。精品化转型,正推动整个行业突破原有的框架,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技术创新、与各行各业的深度结合以及全球市场的开拓,共同描绘出微短剧充满潜力的未来。

AIGC网络微短剧微电影大赛,5个月征集到92部作品,最终《三星堆:未来启示录》等10部作品脱颖而出,标志着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行业新趋势。金奖得主刘畅在分享创作心得时提到,团队运用AI技术实现了剧本优化、镜头设计和美术叙事的三重突破。“我们尝试用AI解析三星堆文物元素,将其转化为沉浸式科幻叙事,这种跨时空对话既保留了文化根脉,又赋予传统符号当代生命力。”AI生成的动态场景与实拍素材无缝衔接,开创了文博题材数字化表达的新范式。

技术创新正在快速改变微短剧的制作和观看方式。当下,大量AIGC(人工智能生成内容)创作者,特别是超级创作者,利用AIGC进行剧本的撰写,从内容的生成,到最后的剪辑合成上线,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短剧制作,预示着普通人也能轻松创作短剧的时代即将开启。

著名导演郭靖宇介绍新作《烟雨神游记》时提到,“故事一定是最传统的,但是它也是最科技的,因为里面会有非常重要的人物是AI人物。这是一部AI与真人结合的大型神话剧。”他认为,这种结合“可能会是整个微短剧市场未来的另外一个发展方向”,将为传统故事带来全新的科技魅力。

在未来影视产业中,AI让年轻人不再畏惧大题材,同时超级个体崛起,小团队也能做IP宇宙。未来或许会出现AI原生观众,为个人量身定制专属作品将成为现实,在政策护航下,助力中国故事走向世界。

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7月2日在京举行

·内存·

《2024北京微短剧研究报告》正式发布

北京微短剧产值稳居全国首位

在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上,《2024北京微短剧研究报告》正式发布,为全国微短剧行业创新升级提供“首都参考”,其数据显示北京市场有如下特点:

(1)市场规模领跑全国。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.4亿元,同比增长34.9%,首次超越电影票房总量。其中,北京微短剧产值规模约336.2亿元,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二,稳居全国首位。

(2)产业集聚效应凸显。北京集聚“红果短剧”(抖音)、“河马剧场”(点众科技)、“野象剧场”(中文在线)等23家重点平台,数量占比全国半数以上。

(3)用户画像勾勒市场新需求。北京微短剧用户以女性偏多(占比超60%),25-34岁青年群体占比54.1%成为核心受众,近四成用户偏好3-5分钟短剧集,周末及通勤时段为观看高峰,凸显微短剧在北京地区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中的重要性。

(4)AIGC赋能日益深入化。赋能剧本创作与制作流程,降本增效,压缩成本30%以上,催生互动剧、竖屏剧等新形态。

(5)海外布局成效明显。近半北京微短剧企业拓展海外业务,超一成专注海外市场。依托内容优势,其海外影响力持续提升,未来份额有望增长,开辟更广阔空间。

标签:

生活指南
  • 速读:国家统计局: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3.8万吨

   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,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了关于2025年夏粮产量数

  • (活力中国调研行)“关中粮仓”智造新名片 陕西渭南“印”就产业新生态-速读

    保温隔热的泡面桶、图案丰富的零食袋、精致小巧的香烟盒……或许很

  • 上半年中国非制造业经营活动保持平稳扩张

  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月30日发布数据显示,6月份,中国非制造业商

  • 在廊坊买全球:“一站式”畅享世界好物

    以前海淘要等半个月,今天现场就能带走心仪的国际好物,十分便捷。

  • 两部门: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在闽优质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

    中国人民银行12日发布消息称,其近日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《关

  • 浙江观察:新时代,如何做好档案工作?

    6月9日是第18个国际档案日,如何让档案工作更好地赓续历史文脉、服

  • 新华酒业周报┃洋河、仰韶、四特等推出新品;西凤酒开展“壮腰部”专项工作;复星计划携手中酒协打造“世界名酒上海中心”

     本周(5月24—30日)仰韶酒业发布消息,称即将推出高线光瓶仰

  • 谷雨“雨亭”亮相上海 传递科学护肤中式表达

    时逢谷雨,蓬勃向生。上海,西岸梦中心。一座蕴含禅意美学的中式亭

  • “瓷源茶乡 生态浮梁” 江西省浮梁县亮相《300秒看家乡》

     近日,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委书记程新宇走进《300秒看家乡》

  • 美国股指期货短暂上涨后下跌 花旗分析师提示市场波动风险

    亚洲交易时段盘中,美国股指期货短暂上涨后下跌,纳斯达克100指数期

  • 山东深化“产业+人才”引才模式 以“人才链”衔接“创新链”

    近日,在位于聊城市临清市的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的精细轴承全自动

  • 10位外企高管话两会:扎根中国就是投资未来

   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,也是外界倾听中国声音的机会。扩内

  • 天津大学研发可控手性石墨烯卷为自旋电子学开辟新路径

    中新网天津2月25日电 (记者 孙玲玲)记者25日从天津大学获悉,日前

  • 驻马店市驿城区沙河店镇:节后“燃”情守护 拧紧安全“阀门”

    春节假期结束,为保障居民在节后的用气安全,及时消除各类燃气安全隐患

  • 国家税务总局:2024年减税降费及退税超2.6万亿元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

    近日,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,现行支持科技创新

  • 中国队包揽女子速度滑冰1500米前三 三面国旗亚冬赛场同时升起!

    中新网哈尔滨2月8日电(王妮娜)8日,哈尔滨亚冬会速度滑冰女子1500米

  • 民生
    • 焦点热议:支持实名匿名双轨制 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上线

    • (活力中国调研行)交互显示龙头加速出海 智能工厂每60秒生产一台整机

    • 浙南地区首批自有TIR车辆启程 “购车远航”助推外贸发展

    • 清明假期北京文娱类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2.6%